最近,上海的感染人數仍在持續增加,日均突破1.5萬。距病毒侵入已有三年,我們雖沒被打倒,但它也未消失殆盡。一次次變異反撲,一輪輪緊急備戰,我們不得不停下腳步封控隔離,阻斷它的傳播。
被隔離在上海的咨詢顧問們忙什么呢?在抗擊疫情的新聞報道里我們不斷發現他們活躍的身影,正在用自己專業能力為社會貢獻力量。
場 景
咨詢顧問居住的小區,物業沒人在崗,居委會有1人與小區遠程對接,該小區被封控2周后只收到一次派發物資,居住樓宇共有200多戶,小區內有10%是雙老家庭,其中獲取食物困難家庭占5%,封控期間該小區無1人感染,小區群眾并未表現出恐慌情緒。咨詢顧問根據目前所住小區的現狀,團結鄰里,互助自救,積極配合開展封控期間的有益工作。
發現問題
封控2周后,該小區內少數家庭出現缺糧、缺菜或缺生活用品的窘境。由于社區服務人員短缺,該小區需要組織志愿者自救,可大家參與志愿者的比例較低。
解決措施
招募志愿者,他們采用了以下方法:
· 早期高頻動員:建立并完善了小區群,在小區群里不厭其煩地進行高頻率的志愿者動員,說明志愿者在目前自救中的重要性;
· 降低“參與門檻”:鼓勵大家參加志愿者行列,哪怕做一天也行;
· 創造共情:將志愿者一天的需要工作任務羅列出來,并說明現在志愿者的年齡情況,促進社區住戶對志愿者的理解,善待志愿者,感動更多年輕人加入。也號召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積極發揮帶頭作用。
打造氛圍
通過上述努力,志愿者的數量在3天之內上升10%以上,在全體住戶中形成積極參與的氣氛,根據工作量情況,咨詢顧問建議志愿者人數控制在15%左右,同時準備好預備隊。
小區的志愿者隊伍組建之后,他們實施內部自治管理,形成了內部規章制度和大家認同的“行為準則”、以及共同認知和良好的溝通機制等。
1、制定了志愿者收轉快遞操作規范:對志愿者的著裝防護,接受快遞的消毒流程、運輸流程和接收,避免面對面接觸等都做了詳細的規定。
2、行為準則中,與大家約定以下自律行為:
· 避免購買非急需品、減少果蔬搶菜頻次、減少非生活必需的大宗團購。
· 鼓勵形成互助的鄰里氛圍,經過幾天封控,志愿者共同工作產生了戰友情誼,小區出現互送米面油以及生活用品的事情,這種互助氛圍,大大降低了居民的焦慮心態。
3、在社區明確共同的工作目標和共同“敵人”。共同的目標就是保證小區無1人感染,追求最早一批解封。共同敵人就是減少一切外來傳播源,由此進一步減少非必需物資搶購的行為。
4、建立了高效的“分層溝通機制:
· 樓棟總指揮與居委會單線溝通,避免溝通矛盾,并保證有效傳達最新政策與行動。
· 建立樓棟總指揮及志愿者群:以安排工作為主。
· 完善小區全體居民的大群:每戶至少有一人參與,只進行重要事項的通知,避免群內嘈雜,錯過重要信息。
· 后期單設了團購群:確保孤老、雙老家庭都能按需參與團購,保證了大群內的重要信息不會被大量團購信息所淹沒。
5、發現人才:要及時找出能勝任各關鍵崗位的人才,特別是找到能勝任樓棟指揮的人才。
隔離在社區的咨詢顧問們借助自身職業能力,面對問題,快速做出專業反應,及時應對,減少了不必要的面對面的接觸,大幅提升居民的主人翁意識,避免許多小區出現的物資短缺,管理混亂,業主與物業及志愿者沖突的矛盾的情況。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局面,保證了社區的有序生活。